高齡駕駛與道路安全

 高齡駕駛的問題不在於他們「是否會駕駛」,而在於他們「是否仍適合駕駛」。年齡增長帶來視力、聽力、反應速度與肌力的下降,使得高齡者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反應能力減緩。此外,慢性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壓或失智症也常出現在高齡者身上,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駕駛判斷力與操作能力。

儘管如此,對於許多長者而言,駕駛不只是日常交通工具,更象徵著「自主性」與「尊嚴」。特別是在交通不便的鄉鎮或山區,沒有車幾乎等於喪失生活自由。因此,「一刀切」地要求高齡者停駛,既不實際,也可能引起社會與家庭壓力。這就必須在安全與尊重間尋求平衡點。

目前台灣的相關制度

針對75歲以上駕駛人,規定每三年需重新體檢與換照,並需附上醫師診斷證明與認知功能檢查成績。然而,現行制度對駕駛能力的實質評估力道有限,僅以「紙上測驗」與基本生理檢查作為續駕依據,尚未建立完整的實際道路測試或動態反應評估機制。 

近五年65歲以上駕駛車禍致死率

▲近年65歲以上高齡駕駛車禍致死率高達25%以上

日本如何解決高齡駕駛問題

日本自2017年起規定,年滿75歲以上者若違規駕駛,必須接受認知功能測驗;若被判定有認知退化,則須經過醫師鑑定與實地道路測試,才能續留駕照。此外,日本政府積極推動高齡駕駛自主繳回駕照的制度,提供搭乘計程車優惠與生活補助,降低長者放棄駕駛的心理與生活負擔。

台灣也有部分縣市試辦相關獎勵措施,如高齡者繳回駕照可換乘車點數或交通補助,但推行範圍仍有限。此外,國內缺乏高齡駕駛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與評估,無法有效建立風險預警機制,導致許多家庭只能在「發生事故後」才發現親人其實早已不適合開車。

高齡者到底應該幾歲停止駕駛?

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。與其以年齡劃線,更應該以「能力」為標準。也就是說,關鍵不在於「幾歲不能開車」,而是「是否仍具備安全駕駛的能力」。因此,建立更周延的駕駛能力評估制度,定期實施反應測試、模擬駕駛與實際道路操作,才是更科學、也更人道的做法。 

最後,社會整體也應該給予高齡者更多支持。從改善公共運輸、提升接駁便利,到鼓勵家屬與社區共同關心長者的用路狀況,都是降低高齡駕駛風險的重要一環。交通安全不只是制度問題,也是每個家庭、每位駕駛人共同面對的責任。在尊重與關懷的基礎上,找到那條「適時停車」的界線,是我們即刻要思考的重要課題。

線上二手中古車估價

二手中古車高價收購,24小時線上估價。

如果您對二手中古車輛有任何疑問、估價或尋車等,請隨時使用下面的表格與我們聯繫。

我們將會在上班日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由專人回覆您。

LINE
@car666666
電話
0903365741

線上二手車收購估價表單